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读书沙龙活动(集体备课总39期-2022第10期)

发布日期:2022-11-18浏览次数:996

11月16日下午,马克思主义学院在5507-7会议室开展读书沙龙活动。马院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。活动由马院直属党支部书记、院长陈利主持。

本次读书沙龙活动由苗慧慧、郝婷婷和陈碧宇三位老师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。苗慧慧分享了对马克思的著作《哥达纲领批判》的阅读体会,她从基本信息介绍、正文内容和个人体会三方面作了报告分享,阐述了将《哥达纲领批判》内容融入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的教学过程。

郝婷婷分享了对习近平总书记《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》这篇讲话的读书心得。她结合实际分析了讲话中的信念坚定、对党忠诚;注重实际、实事求是;勇于担当、善于作为;坚持原则、敢于斗争;严守规矩、不逾底线;勤学苦练、增强本领等内容,认为不仅中青年干部要学这篇讲话,思政教师也要认真学习这篇讲话。

陈碧宇从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出发,介绍了阅读《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、最真实、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》的体会。她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出发,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,谈了她对教师如何讲好思政课、学生如何学好思政课的看法。

陈利对三位教师的分享给予了肯定,并简单与大家一起回顾了马院成立两年多来的发展变化。一是理念、文化上的变化。全体教师对“立德树人、信仰弥坚、术业专精”的建院理念;“学生中心、成果导向、持续改进”教育教学理念;“全员参与、整体监控、常态管理、有效评价、持续改进”质量保障工作理念越来越认可并积极践行,大家的发展方向清晰、干劲足,和谐、包容、奋进、有温度的学院文化初步形成。二是教师队伍上的变化。通过“抓整体、抓团队、抓引领”方式促进师资队伍质量明显提升,目前专职教师达到35人、硕士和编制内比例均超过97%,双高教师有4人。三是课程质量上的变化。通过“抓基础、抓资源、抓实效”方法促进课程建设质量不断提升,实践中学院的温度、课程的温度、教师的温度开始影响到学生,通过学生座谈会中学生谈到的感受到的温度事例,让教师们更有信心让思政课堂更有吸引力。这三大变化是发展的重要基础,正因为有了这些基础,教学科研上的高质量成果才有了一次次突破,希望全体教师继续努力。

图 文 马克思主义学院  审核 陈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