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教研作用,集思广益,取他人之长,补自己之短,提高全体任课教师备课、授课水平,提高教学质量,11月6日下午,马院开展集体备课活动,活动由马院副院长边婧主持,全体教师参加。
在活动第一环节,4位老师分享了暑期社会实践研修成果在思政课中的应用。连莲从研修成果融入思政课的价值、方式、注意事项及融入效果的评估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,重点讲述了如何将在梁家河收集到的照片、文字资料经过教师的理解融通后在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,提升教学的感染力,增强学生的感知力。郭夏青作了题为《在梁家河读懂“自找苦吃”的奋斗精神》的汇报,将习近平在梁家河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故事运用到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程第一章的教学中,将人生要进取的深刻道理引发学生共鸣。张歌就如何绘声绘色讲好红色故事作了汇报,她将西安“八办”肩负重托、不辱使命、出色完成党中央赋予的建立秘密联络交通、输送培养爱国青年、坚守红色革命堡垒等多项任务的英勇事迹运用到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程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中,以此增强学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、共产主义的信仰。张小静将大生产运动与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第二章第三节“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”相融合,并将“南泥湾精神”生动运用到第三章第一节“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”的教学过程中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。
第二环节中,边婧总结反馈了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意见、常州片区“形势与政策”课集体备课、近期听课发现的问题等,从课堂管理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,希望全体教师能够将压力转变为动力,静下心来钻研教材、打磨课程,不断精进自己的本领和能力,实现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、站好讲台的转变。她强调,处于“拔节孕穗期”的青少年,需要思政课补钙壮骨、固本培元,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在教学中要自觉担任主体责任,在教学过程中想学生之所想,解学生之所难,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,增强思政“金课”针对性、吸引力、感染力。
本次集体备课,不仅为各位老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,也梳理了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。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此为契机,系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,坚持问题导向,指导教师提升教学质量,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聚魂。
图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核 陈利